0%
活动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的人才工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努力开创成都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成都市新津区、彭州市、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郫都区,重庆市长寿区,眉山市彭山区、洪雅县,遂宁市射洪市以组团方式赴西安市,举办成都市“蓉漂人才荟”西安交通大学专场活动。

活动安排
  • 2025“蓉漂人才荟”西安交通大学专场活动

    推介会时间: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09:30-10:15
    推介会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思源学生活动中心
    招聘会时间: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09:30-13:00
    招聘会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思源学生活动中心
参会企事业单位
区情介绍

新津区位于成都南部,面积330平方公里,2020年撤县设区,辖4街道4镇,服务管理人口47.25万。2024年实现GDP534.9亿元、人均GDP14.25万元。正围绕“智造高地·幸福水城”发展定位,加快打造先进智能制造产业引领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工业基础坚实,拥有1个省级园区-四川成都新津经济开发区,是成都市绿色食品、轨道交通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和新能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地,也是天府新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承载地。全区现有工业企业78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54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6家,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27.9亿元。民营经济活跃,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摇篮”,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一希望集团,孕育了新筑股份等一批本土民营企业,聚集宁德时代、格力电器等一批知名民营企业,是四川省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成都唯一)。2024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6.3%、排名成都全市第1,增速8.6%、排名成都全市第2。

现代农业发达,拥有展示四川省“三农”工作的重要平台窗口一天府农业博览园,是全国唯一建在大田里的农业博览会展平台,聚集新希望农业、58农业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获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四川省现代农业五星级园区,纳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文化底蕴深厚,距今4500年的宝墩遗址是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获批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观音寺、“古今第一忠孝儒林”纯阳观,以及端午龙舟会、火牛阵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态本底优越,境内五河汇聚、两山相拥,主要河流水岸线超过150公里,河流面积约占全域面积的10%,拥有成都市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一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是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彭州市位于成都北部,幅员面积1421平方公里,辖13个镇街,常住人口约80万人,地处成德绵经济区中心、成渝经济区发展轴西北区域合作中心以及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2024年彭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稳居成都8个县市新城第一,工业总产值破千亿、稳居成都23个县市第5,连续2年实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进位,成功入选四川省市域副中心培育名单,成为四川省15个、成都市2个之一市域副中心。

立体山水、龙门之巅。彭州海拔从489米到4812米,落差高达4300多米,成都平原沱江、岷江两大水系覆盖彭州全域,形成了超大城市周边最宽阔的河谷,孕育出1个温泉带、14个瀑布群和356个天然泉眼,在彭派百里画廊中绘就一幅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

牡丹圣地、人文之城。彭州有3000多年建城史,是古蜀文化的重要源流。现代科技证明,三星堆出土的金玉、铜器便来源于彭州龙门山。彭州牡丹与洛阳齐名,拥有300余万株、300多个品种,宋代诗人陆游曾盛赞“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彭州“九尺板鸭”“军屯锅盔”等特色小吃享誉全国,8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居成都市之首,让彭州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富地。

立园满园、机遇之州。彭州立足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秉持“抓经济必须抓园区”“抓发展必须抓人才”工作理念,打造新材料化工园区和彭州经开区2个省级园区,龙门山旅游区和天府蔬香园2个成都市级园区,形成“2+2”产业园区体系,持续放大“一桶油”“一罐气”“一副药”“一片天”“一篮菜”“一金山”——“六个一”特色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一城四地一枢纽”。

彭派生活、爱才之城。2022年以来,彭州持续构建“131N”人才政策体系,每年设立1.2亿元专项资金,给予来彭创新创业的人才,最高500万元资助;来彭就业的人才,最高40万元补贴,3年发放人才资金超1亿元。打造星级人才驿站4家,推出优惠租售人才公寓276套,发放购房补贴近2000万元。定制人才通勤专线12条,服务40余万人次。发放天彭菁英绿卡900余张,上线免费停车、免费公交、餐饮购物折扣等方面贴心实用服务100余项。

青年朋友们,心安即是归乡,相信在有温度、有质感、有情怀的城市关爱中,你定找到温暖安宁的精神归宿!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金牛区是成都中心城区,幅员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3个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区,服务人口168万。

金牛区,是历史厚重的天府根基。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于此,金牛古道打通了四川与中原地区的文化和商贸交流,拥有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发掘的地上皇陵前蜀永陵,延续千年的九里堤开创成都“两江环抱”的城市格局,驷马桥见证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佳话,李劼人《死水微澜》还原出民国攘来熙往的天回镇风貌。

金牛区,是群英荟萃的策源高地。连续3年获评“最佳引才城区”,是全国领先的“职务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策源区。汇聚各类人才达43万余名,现有院士11人,入选国家省市人才计划800余人,拥有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238个,高新技术企业698家。

金牛区,是特色立园的创业福地。蝉联中国百强区,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2.3亿元,总量位居成都市第二。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荷花池国际商贸产业园、国宾都市文旅产业园2个市级产业园区,紧扣轨道交通、低空经济、航空航天、平台经济等重点产业,加速推动“立园满园”行动赋能园区发展。2024年商贸商务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轨道交通营业收入突破1400亿元,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壮大发展,增幅超10%。

金牛区,是秀美宜居的公园城区。天回山和凤凰山“两山作屏”,府河、沙河等“八水润城”,“金牌”球市点燃“雄起”赞歌,天府艺术公园、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演绎繁华中的清雅,252个城市公园串联形成超大绿色簇群。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等三级医院13家,机关三幼、茶店子小学、七中万达等名校全市领先。

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西侧,全区幅员面积555.69平方公里,是成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承办地,也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承担着成渝相向发展主战场、成都市工业化主战场的重大使命。

历史底蕴厚重。区境原为古蜀国辖地,唐久视元年(700年)始设东阳县,宋天圣四年(1026年)改称成都府灵泉县,有近600年置县史,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置龙泉镇巡检司,设国家级驿站,始称“龙泉驿”并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辖地分属简阳、华阳,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都市龙泉驿区。

经济实力强劲。龙泉驿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与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政区合一”管理体制。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5.8亿元,经济总量连续12年位居四川省县级行政区前列。全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区”第32位、“西部百强区”第4位,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等荣誉。

产业优势明显。龙泉驿区是千亿级“汽车城”,汇聚了大众、丰田、吉利、沃尔沃等67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了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关键零部件企业300余家。2024年实现整车产量73.3万辆,汽车制造业产值1257.6亿元,获批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多元工业支撑有力,绿色环保、航天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实现产值500.6亿元。

交通便捷畅达。龙泉驿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双流机场、天府机场两大国际航空港和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几何中心,区界距成都国际铁路港13公里,距双流、天府两大国际机场18公里,毗临成都东客站。拥有占地5600亩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龙泉公路物流中心,成都公路口岸就地通关,境内“四横两纵”高速路网畅联。

生态环境优美。龙泉驿“一半山水一半城”,拥有248平方公里山区,4855.5亩东安湖公园,17.43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区,森林面积超28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2.5%。旅游资源丰富,千年古刹石经寺、最美地宫明蜀王陵、“天下客家”洛带古镇、“国际桃花节”中外知名,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青白江区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之一,是成都对外开放门户、陆港主枢纽承载地,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区”,连续6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投资潜力、科技创新均位列“全国百强”。

这是一座链接世界、融通全球的“开放之城”。青白江区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和中欧班列(成渝)始发地,也是四川省唯一集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于一体的对外开放平台,链接境内外城市156个城市与港口,班列开行量超3.6万列、规模稳居全国第1。

这是一座生机盎然、朝气涌动的“创新之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平台达131个,集聚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3家。发展现代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集聚各类500强企业200余家,现有规上企业477家,驻区企业蜜雪冰城、茶百道在港上市。

这是一座爱才重才、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坚持产才融合理念,设立2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生态,聚力打造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区,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邀请您成为“世界级陆港枢纽、现代化新兴城区”的“城市合伙人”。

新都,“古蜀三都”之一,汇状元府地书香、满城桂蕊花香、宝光古寺佛香,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宝地”之美誉。辖区幅员面积496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跻身中国百强区。

新时代的新都,坚持以建圈强链思路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航空制造、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战新产业高端化,食品饮料、医药医贸、油气服务等优势产业新型化,5G+网络通信、氢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规模化。

这是一座“上天入地”的智造之城。航空产业充分发挥中航工业、中航发等链主企业旗帜效应,强力推进研制一体、“飞”“发”一体。航空大部件产业园全面投产,“四中心”全功能运营,实现C919机头“新都造”。轨道交通产业以中车为龙头,实现70%以上成都地铁列车“新都造”,供应链本土配套率超过75%,动车组造修领中国西部之先。

这是一座“创新竞进”的机遇之城。拥有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医学院等高校院所12所,投运四川省首例M0科创综合体,引聚院士(团队)26个,是四川省首批人才工作先行区。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22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30家,建设万人级航空产教园,人才总量突破38万。

这是一座“近悦远来”的幸福之城。升级“人才新政12条”,创新“以薪定才、积分进阶”人才评价模式。打造“5+3+N”人才香卡矩阵,构建全周期智慧服务体系,推出AI服务助手“小香才”,涵盖创新创业、就医就学等近200项服务,让人才在香城真正吃香。

这是一座“生活安逸”的宜居之城。地铁3号线、5号线、27号线建成通车,S11线加快建设,“7高8快多轨”建构起现代交通体系。成北文化艺术中心加快建设,沿天府大道百里中轴线布局旱雪、轮滑、冰壶、马术、足球等“体育+”场景,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与天府沸腾小镇、漫花庄园、百花谷等网红打卡地串联成势,“抱着熊猫吃火锅,听着音乐滑旱雪”引领消费潮流。

郫都区位于成都市西北,古称“郫邑”,管辖面积395平方公里,2016年撤县设区,辖10个街道(镇),常住人口140万,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素有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的美誉。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郫都区战旗村视察,殷切嘱托“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亿元,位列2025年赛迪全国百强区第82位,连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百强区。

钟灵毓秀之城。郫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和长江上游农耕文明源头。古蜀五帝郫都占其二,望帝教民农桑、丛帝治水兴蜀,奠定了“天府之国”基业,孕育了“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大唐贡品”蜀绣、川派盆景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兴旺之城。郫都是全省首个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要承载地、全国唯一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产业园区所在地、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基地,聚集了华为、东方电气、佳驰等一批行业领军和世界500强企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川菜产业、绿色氢能、影视文创等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之城。郫都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区县乡村振兴技术导则、第一家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第一家区级乡村振兴公司),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廊八片”,形成优质粮油+韭黄、生菜、大蒜、圆根萝卜四大地标产品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体系,获得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6项。

科创活力之城。郫都科教资源富集,汇聚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大中专院校20所、大学生25万余人,成功举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聚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61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4个、高层次人才近500名。

宜居生活之城。郫都是都江堰精华灌区,建成459公里生态绿道、菁蓉湖等7个城市公园,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交通外联内畅,成灌高铁、地铁2号及6号线、有轨电车蓉2号线“多轨融合”。建成佛罗伦萨·奥特莱斯等高品质商圈,聚集嘉祥等一批优质名校,拥有区人民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

长寿区是全国唯一以“长寿”命名的城市,位于重庆东部,地跨长江南北,紧邻两江新区,是现代化渝东新城,也是重庆陆路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全区幅员面积1424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12个镇,户籍人口87.5万人,常住人口69.3万人。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8.45亿元、增长6.1%;规上工业总产值1623.9亿元、增加值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增长5.5%。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8.4亿元,增长7%、全市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844.5亿元,增加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203.9亿元、增长7.3%。

中华长寿原乡。长寿历史悠久,古属巴国枳邑,蜀汉首置常安县,唐代因“地气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而设乐温县。因“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于1363年易名长寿县,2001年正式撤县设区。长寿文脉厚重、人杰地灵,是中国原始冶金、化学、医药的诞生地,秦代女实业家巴妇清以经营丹砂闻名天下,名载《史记·货殖列传》。宋代理学大家谯定,上承程颐、下启朱熹,是二程洛学在巴蜀传播的关键人物。民国武侠小说大家还珠楼主李寿民,创作《蜀山剑侠传》等著作上百部、两千余万字,被誉为“近代武侠小说之王”。《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被誉为“中国报业巨子”。长寿籍红军将领杨克明,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红五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在甘肃高台战斗中壮烈牺牲。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自行施工的全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工程——狮子滩电站在长寿诞生,为新中国培养、造就和输送了水电泰斗张光斗、大坝专家李鄂鼎等一大批建设和管理人才,被誉为“新中国水电专家的摇篮”。

现代产业高地。作为国家首批环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西部地区重要的钢铁和综合化工基地,国家级长寿经开区管理服务面积12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57家,致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化工产业集聚区,荣获国家绿色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在2024年全国695家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估中入选前30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特色鲜明,依托重钢、川维、巴斯夫、恩捷、华陆、恺迪苏等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了天然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及装备制造、先进钢铁材料、硅基新材料、数字健康等产业集群,获批欧洲重庆中心新材料产业基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29家、跨国公司69家、上市公司6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69家、科技型企业1349家。加快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先行先试建设重庆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建成投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长寿专区),已集聚优质数商企业100余家。现代服务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铁公水管”多式联运体系完备、优势明显,获批建设川渝地区首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常态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长寿直达班列,义乌小商品城(重庆)数智产业园落户长寿,累计培育本土上市公司6家、总量居全市第三。

山水和美画卷。长寿境内山水交融、江河纵横,一江、三河、六山、百湖构筑起“百湖之区、生命之城”的自然生态本底。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一轴、两带、六区”保护开发格局,形成“三高三铁”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和“三横三纵五联络”交通动脉为支撑的城市骨架,城市建成区面积67.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1.9%。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建成15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了以粮油为基础、柚橘鱼蛋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撑的“1+4+N”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62个、巴渝和美乡村重点村8个。全域农文旅城融合一体推进,成功打造天赐长寿湖、菩提古镇、长寿菩提山等3个4A级景区,长寿湖、菩提古镇入选全市十大休闲旅游度假区。

“长寿,美好的地方”。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长寿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为总纲领总遵循,以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为总体愿景,坚定扛起打造“天赐长寿·渝东新城”的区域担当,追求卓越、争创一流,聚精会神、脚踏实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在现代化新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到2027年,全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系基本建立,“天赐长寿·渝东新城”的产业支撑力、开放带动力、改革牵引力、环境承载力、民生保障力显著提高。到2035年,建成“两地一城”,成为支撑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代表性高成长区域,与全市一道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基本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成为世界知名长寿之乡,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彭山,古称武阳,辖5街道、3镇(其中:青龙街道、锦江镇由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代管)。2014年撤县设区,幅员面积4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8万,城镇化率64.3%,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区、国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表现优秀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区、省级生态县等多项荣誉。

文化底蕴深厚。彭山是全世界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茶叶市场,先后孕育了寿高800的商贤大夫彭祖、孝感天下的《陈情表》作者李密和刚正不阿的东汉忠臣张纲,也是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沉银之地,素有“长寿之乡”“忠孝之邦”“沉银宝地”的美誉。

区位优势明显。彭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属成都半小时经济圈,紧邻双流、天府两大国际机场,全域纳入国家级天府新区协调管控区,现已入驻法国液化空、中国航天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获评全省促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产业集聚成势。先后引进杉杉科技、中创新航、美国雅保、广州天赐等龙头企业10余家,初步形成从上游基础锂盐,到中游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三大主材及导电剂、粘接剂等重要辅材,再到下游动力电池整装的锂电及材料全产业链。是全国光电配套产业链中电子化工材料品类最齐全的地区,湿电子行业38个品类中“彭山造”占20个。

改革成效显著。先后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39项、省级改革试点72项,探索形成的土地流转“四步机制”、“两权”抵押五大体系、“审批不见面 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好差评等一批“彭山经验”成为全国样板。

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3.29亿元,增长8.9%(区属10.9%,排名全市第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6.57亿元、增长7%;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5%;三产增加值增长7.0%,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7.5%。

洪雅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属成都平原经济区,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辐射区,幅员1896平方公里,辖12镇,常住人口29.6万。

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全县森林面积206万亩,森林覆盖率超71.4%,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国家Ⅰ级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常年超过300天,具有温度适合、高度适宜、纬度适中、绿化度高、洁静度好、负氧度浓、精气度足、优产度强的天然“八度优势”,被誉为“绿海明珠”“天然氧吧”。县域主要河流青衣江常年保持Ⅱ类水质,是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获全省唯一、全国仅19个的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

交通便捷,内通外畅。距成都双流机场110公里、天府国际机场140公里,车程仅1小时左右,属成都“1小时经济圈”。全县正按照“两山通高速、轨道达机场、飞机飞成渝”的立体交通目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省重点工程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县城至柳江段建成通车,洪雅平乐通用航空机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荥经至铜梁高速、雅眉乐自城际铁路启动前期工作。

工业转型,成效明显。洪雅工业园区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省首个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落地洪雅,全省首个大型工业锅炉“煤改电”试点项目投产运行,黑科技“竹钢”产品登上世界园艺博览会。成立西南地区首个生态食品产业区,培育了幺麻子食品、瓦屋山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

康养旅游,独树一帜。拥有全国首个“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七里坪,国家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瓦屋山,4A级景区柳江古镇,“全国首批森林康养体验基地”玉屏山。在全省率先设立县康养产业发展局,成功引进法国PVCP、洲际酒店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成功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村镇的未来”、第三届中国森林康养和乡村振兴大会等会议,先后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省唯一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全省旅游强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有机农业,全省前列。茶叶面积30万亩,藤椒3.5万亩,奶牛存栏1.7万头,居全省区县前列。拥有中药材3万亩,蔬菜基地1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7%,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00个,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

射洪市地处成渝中部核心腹地,面积1496平方公里,素有“子昂故里,诗酒之乡”美誉,是初唐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中国名酒沱牌舍得的产地,先后获评全国县域治理能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中国白酒之乡、天府旅游名县等50余项国省级荣誉。

射洪历史文化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在此设郡,公元555年西魏恭帝置“射江”县,北周更名射洪并沿用至今,境内建立县级政权已1500余年。2019年11月18日,射洪正式撤县建市。著名国画家孙竹篱、“松鹤大师”王辛、“西部虎王”张扬学、“巴蜀奇书”赵敬亭、“画家将军”敬庭尧等才俊辈出。

射洪经济实力较强。引育上市企业14家,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46家。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总量占遂宁市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4.37亿元、增长4%。连续三年入围全国百强县,从98位提升至89位,实现“三级跳”。承担省级城乡融合“双试点”,百强巩固培育、市域副中心、扩权赋能“三试点”等历史使命,享受20余项国省试点支持。

射洪产业欣欣向荣。拥有舍得酒业、美丰股份、天齐锂业3家本土上市公司。天齐锂业上榜胡润中国500强,再次上榜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并与沱牌舍得、川中建材再次入围全省民营企业100强。锂电化工园区成功扩区,锂电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牵头成立四川白酒川东北产区,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入选全省优质白酒产业园区创建名单。盆地首口超高压天然气井蓬深10井试产投产。2024年工业用电量突破20亿度、增长16.6%。

射洪文旅资源丰富。属于盆地丘陵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4°C,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6%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94.3%以上,涪江、梓江国考断面平均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全域共有1020处旅游资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4个、省级研学基地2个。成功承办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四川第四届生态旅游博览会、中秋豫园灯会等大型活动。

企业详情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招聘职位